古代官员多少岁退休?

游乐星球 点此下载

X隐者这种所谓的自由职业就无所谓多少岁退休了,大概就是什么时候干不动了,就不干了。但在职人员就不一样了,还是要看一看多少岁退休的。所以现在一再延迟退休年龄,让大家很不爽,那么在古代的话,官员们是多少岁退休的呢?

首先古人也是有退休这么一说的。

北京在历史上竟然还叫过南京

“退休”一词并不是近代才有的概念。古人言辞讲究,“退休”一词也有很多种说法。如果你在史书中看到“致仕”“乞骸骨”“告归”“致事”“致政”“告奉养”“请老”这类词语,那不用怀疑,一定是官员们在谈论退休的事情。

那么古代的官员要多少岁才能退休呢?

《礼记·曲礼》有云:“大夫七十而致事”。你没有理解错误,这里说的就是七十岁才退休,悲催的古人啊~

“人到七十古来稀”,古人中能够活到七十岁还是不多的,因此这样的说法,其实就是终身上班的另外一种说法,悲催的古人啊~

不过人年老后精神体力都跟不上,所以这种规定并不科学也并不适合朝堂治理,所以在后面各个朝代,都有一定的变化。

比如明代洪武年间,朱元璋曾将退休年纪调整至六十岁。再后来,明代的退休年纪又被调整为“京官文官年七十,地方官六十五,武官年六十”。也就是当朝的官员七十岁退休,地方官员六十五,武官六十,这样就稍微合理了一点。

不过制度是制度,规定是规定,而现实又是现实。

一类,年纪达到七十岁,却不能退休的官员。

古代年满七十的官员,如果口齿清晰,看着不太衰老的,仍然有被继续留用的可能。新旧《唐书》记载,相当多的官员年过七十后仍然受到重用,如太宗朝的虞世南、高宗朝的许敬宗、玄宗朝的杨慎矜、代宗朝的郭子仪、宪宗朝的杜佑等等。

另一类,没到七十岁,就因特殊原因提前退休的官员。

古人退休制度有一定弹性,并不是所有人都要熬到白发苍苍才能离开官场。他们还有一个途径可以告别官场——提前致仕,也就是提前申请退休。官员申请提前退休的原因很多,既有自身能力不够、识趣提前退出的;也有厌恶官场、在利益斗争中失败而被迫退休的;还有要回家侍奉父母、或是自身有疾病实在不能胜任的。

多彩魔盒 点此下载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