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皇帝的一些有趣的禁忌 唐朝不让吃鱼 明代猪叫肥肥

古代皇帝为了自身的威严,会颁布一些比较奇怪的法令,一般都是因为名字的一些忌讳。

在唐代禁止百姓吃鲤鱼,众所周知,唐朝皇帝如李渊、李世民都是“李”姓,而“李”和“鲤”同音,这便反犯了皇帝的忌讳,法律规定如果捕到鲤鱼必须立刻放了,卖者要杖六十,而食用鲤鱼者轻则处罚,重则直接处死。而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爷爷名字中的“虎”字,为了避讳,唐朝还直接把“虎符”改成了“鱼符”。

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,姓氏是朱,所以他自然不允许百姓们的姓氏和他一样,甚至连读音也不能相同,所以苦了当时姓朱的百姓们,有些百姓的姓氏因为和朱的读音相同而不得不改,不然就会受到朝廷的处罚,所以有的人不得不顶着压力而更改了姓氏了。另外猪音同朱,朱元璋想了很长的时间,决定把猪叫成肥肥。于是这个可爱的叫法就在民间流传了下来并且沿用到了今天。但是到了清朝,清政府为了能够巩固他们的统治,又把肥肥这个叫法给改了回来,不过肥肥这个称呼还一直流传在民间,至今有的地方仍然这么称呼。

古代皇帝的一些有趣的禁忌 唐朝不让吃鱼 明代猪叫肥肥

等等不一而足,这是所谓的避讳。

其实避讳不仅仅针对帝皇,古代的时候避讳的对象有四类:

一是帝王,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,属于当时的“国讳”或“公讳”。如在刘秀时期,秀才被改成茂才;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,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。有时甚至还要避讳皇后之名,如吕后名雉,臣子们遇到雉要改称野鸡。

二是讳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。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讳。陆游编著的《老学庵笔记》记有一故事:一个叫田登的州官不准下属及州中百姓叫他的名字,也不准写他的名字,到了正月十五照例要放灯三天。写布告的小吏不敢写灯字,改为“本州依例放火三日”。由此便有了“只许州官放火,不准百姓点灯”的笑话。

三是避圣贤,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,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,有的还避周公之名,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。比如孔夫子,名“孔丘”,北宋 朝廷下命令,凡是读书读到“丘”字的时候,都应读成“某”字,同时还得用红笔在“丘”字上圈一个圈。清朝尤甚:凡是天下姓“丘”的,从此以后,都要加个耳 字旁,改姓“邱”字,并且不许发音为“邱”,要读成“七”字。于是,天下姓“丘”的,从此改姓“邱”了。到了今天,有姓“丘”的,又有姓“邱”的,原因就 是有的改了,有的又改回原来的“丘”字了。

四是避长辈,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,是全家的“家讳”或“私讳”。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,否则极为失礼。唐代诗人李贺之父名晋,“晋”与“进”同音,故 李贺一生不能举进士。《红楼梦》中林黛玉之母叫贾敏,故林黛玉凡是遇到敏字都读成米或密。司马迁的父亲叫“司马谈”,所以《史记》里,把跟他父亲名字相同 的人,一律改了名。例如“张孟谈”,改为“张孟同”;“赵谈”,改为“赵同”。后来《后汉书》的作者范晔也是如此,因为范晔的父亲叫“范泰”,所以在(后 汉书》里,叫“郭泰”的,竟人不知鬼不觉的变为“郭太”了;叫“郑秦”的,也变为“郑太”了。

避长辈这个X隐者家里这边还是很在意的,给小孩子起名字,都会避开长辈使用过的字和音,用其他名字替代。

游乐星球 点此下载

相关推荐

楚河汉界是现代哪里?

楚河汉界,是秦朝灭亡后的楚汉之争时期的历史典故。楚、汉两方曾在荥阳展开长达四年(从前205年到前202年)的争夺战, …

古人都是用棍擦屁股的?

现代人是真的舒服,上完厕所有柔软的卫生纸可以用,那你知道吗?我们古人在很长一段时间,都是在大便后用棍子刮的…… 据 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