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看我们国足不怎么样,但要说起来玩足球,那我们老祖宗是有发言权的。
“蹴”,就是踢的意思;“鞠”,为古时一种用来踢打玩耍的球,最早是结毛而成,后来用毛充填皮囊而成。在很多宋人笔记中,都有关于蹴鞠的介绍。高俅是蹴鞠的高手,《水浒传》中对此有精彩的描写,球就像粘在了高俅的身上,跟着高俅“满场飞”。
关于蹴鞠的起源,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说法,有的说是4000多年前的黄帝为了军事演练创造出来的。当时,黄帝打败蚩尤部落后就活捉了蚩尤,为了泄恨,他就把蚩尤的胃取出来,在里边塞满毛发制成了“鞠”。从那以后,军队一旦取得胜利,就会把敌人的胃取下来,做成球给士兵们玩,以鼓舞士气。关于这种说法,不免过于血腥和残酷,目前也没有证据能够支撑。
比较可信的说法是,蹴鞠大约起源于23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,那时候的齐国都城临淄民间就已流行起娱乐性的蹴鞠游戏了,这在中国的史书《史记》《战国策》中都有记载。
到了汉代,蹴鞠得到快速发展,这是中国古代蹴鞠运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,当时不仅娱乐性蹴鞠得到继承,还出现了表演性和竞赛性蹴鞠。要问对汉朝的蹴鞠贡献最大的一个人是谁,那就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。刘邦当上皇帝后,他的父亲也跟着住到了长安。来到长安的刘太公十分怀念故乡的蹴鞠,刘邦为了让父亲高兴就在长安城内的空地上,照着故乡沛县丰邑建了座城,还把乡亲与蹴鞠一起搬了过来。从这个时候开始,蹴鞠受到了汉朝皇室贵族的追捧。长安不仅有了蹴鞠,还有了举行蹴鞠比赛的专门场所,称为“鞠域”。
汉代的项处是第一个因足球而名垂史册的人,《史记》记载,名医淳于意为项处看病,叮嘱他不要过度劳累,但项处不听,仍外出踢球,结果呕血身亡,这也使得项处成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个狂热“球迷”。
唐朝人把八块皮革缝制起来做成蹴鞠的外壳,这样形状上看上去就圆了很多,随后又将动物膀胱充气做成内胆,这样蹴鞠就变成了充气球。如此高水平的制球技术已经与近代足球的制法想当接近。当时不仅出现了蹴鞠组织,更有专门从事蹴鞠的艺人,规则、场地、设施等也更为完善。
从汉唐时期,蹴鞠开始传到西亚、日本和朝鲜,后来又远播埃及、希腊、罗马、法国和英国等地,并在英国发展为现代意义的足球。当然,许多欧洲人尤其是英国人可不一定这么认为,但无论如何,蹴鞠这长达两千多年的发展,对当今的足球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。
宋朝时期,民间艺人在蹴鞠中增添了很多花式踢法,成为大型宴会的表演节目。
然而到了明朝,开国皇帝朱元璋明确下令禁止将领、士卒蹴鞠玩乐,皇宫聚会的时候也禁止蹴鞠表演,卫所(明代军事机构)里就有小军官曾因蹴鞠被卸了右脚,并且全家被发配云南。朱元璋的禁令,可称中国蹴鞠历史上的一个大转折点。但蹴鞠仍在民间广泛流行。
清朝统治者同样对蹴鞠不感兴趣,顺治、乾隆都发布过禁止蹴鞠的命令,到了清代中叶以后,随着西方现代足球的传入,中国传统的蹴鞠活动就开始慢慢被取代,并渐渐没落 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