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上午8点,台风暹芭正式生成,不少同学表示,这俩字都不认识,这台风怎么起了个这样的名字?其实台风命名是有规则的,不是随便就可以命名的。
本次台风暹芭读作:xiān bā,“暹芭”一名来源于泰国,意为热带花,本次为“暹芭”一名第四次使用。
比较聪明的同学已经看到了“本次为暹芭这个名字第四次使用。”
没错,台风的名字就是重复使用的,这是因为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,1997年11月25日~12月1日,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(简称WMO)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,其中,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,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,其命名方法是: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,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。该命名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,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,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。
X隐者查了下资料,目前的台风命名可以看图:
知道你们也不会细看,这里就说下咱们中国提出的10个是:龙王(后被”海葵”替代)、悟空、玉兔、海燕、风神、海神、杜鹃、电母、海马和海棠。
有趣的是,国际上所使用的西太平洋台风的名称依然很少有灾难的含义,大多具有文雅、和平之意,如茉莉、玫瑰、珍珠、莲花、彩云等等。这是因为如果台风到来,可有效缓解当地的旱情,为其带来充足的降水。
而且如果某个热带气旋给台风委员会成员造成了特别严重的损失,该成员可申请将该热带气旋使用的名字从命名表中删去,并将该热带气旋使用的名字永远命名给该热带气旋(永久命名),其它热带气旋(台风)不再使用这个名字。这样,就必须要补充一个新名字加入命名表,所以该表单是经常有变动的。
上图是中央气象台发的表格,其中红色字体的台风名字就是准备要除名的,比如其中的海马,受台风“海马”影响,菲律宾和中国华南地区经济损失重大,总计约19.3亿美元 ;截至2016年10月25日9时,台风“海马”导致江苏、福建、广东3省189.9万人受灾,直接经济损失47.6亿元,因此被除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