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感觉很多词比较有意思,比如这个败北,为什么是败北,而不是是败南 败西 败东?大家都是方向,为什么就你这么秀?
我查看了众多资料,原来败北这里的“北”其实指的并不是方向。
北的本意是什么呢,《说文解字》:
“北,从二人相背。”
北是一个会意字,从最初的甲骨文,到小篆这段时期,北的字形,都像两个人背靠背站立,咱们现在写的这个“北”,也是由此发展而来的。相背,就是互相违背,“北”是“背”的初文,两字古音相同,后来为了方便区分,才创造出了“背”字,背就沿用了“相背”的含义,而“北”引申为方向,与“南”相反的意思。
北这个字在古书里多次出现,都和败有关,《孙子兵法》有这样一句话:“佯北勿从。”意思是“假装战败逃跑的敌人,不要追赶”。西汉贾谊的《过秦论》一文中亦有“追亡逐北”这样的说法,意思是“追杀败逃的敌军”。
但最早使用“败北”这个词的是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吾起兵至今八岁矣,身七十余战,所当者破,所击者服,未尝败北。”这是不是方位问题?其实不是,和北这个字有关,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“北。背也,二人相背。”
“北”字的本义是“背”或“相背”,它是一个象形字,在甲骨文中,“北”字即为两个人一个向左、另一个向右背向而坐之形,生动形象地指明该字的意思是“背对背”。由于古时两军作战的过程中,打了败仗向后逃跑的一方总是以背对敌的,所以“北”这个词后来就逐渐增加了“失败”这一义项。
